剧院院长脸上的泪水,戏迷给他擦去了-凯发官网入口
不能让演员饿着肚子唱戏!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直播间是戏曲人新舞台——再次看到“李树建”这个名字,而且是在这样一条新闻中看到,感到很欣慰。
上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是12年前,也就是2010年,对于他来说,不是啥好新闻。李树建是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那些年豫剧生存非常艰难,剧团演员每人每年工资也就5000多元,有企业向剧团捐助,李树建非常感动,作为戏剧人,表达感激之词用得可能比较夸张和诙谐,“以泪洗面”之类,受到了网络的调侃。一片调侃声中,一家媒体的评论特别厚道,题目是:谁来擦去剧团团长脸上的泪水?从夸张的感激中看到了剧团生存的困境。李树建当时受访时说,太难了,作为团长,他“经常像个乞丐一样出去找企业拉赞助”。那篇评论的结尾我记忆尤深:谁能擦去这看起来令人同情的泪水?只能是自己。
李树建做到了,在最新的演讲里,唱了45年戏的他,说在直播间里找到了新生。从2020年起,他开始尝试性地在互联网上表演,目前各平台累计粉丝人数已高达200多万,反响出乎意料的好,从此线上的舞台在这位老豫剧人的面前打开了。迄今他的抖音号已经有近40万粉丝,他不仅自己在直播间表演,也鼓励行业里的戏曲演员们积极尝试新的戏曲传播方式,邀请老艺术家进入自己的直播间。在近来抖音“dou有好戏”戏曲扶持计划发布会上,他作为豫剧人代表讲述了他探索戏曲线上传播方式的心路历程,他认为互联网对于传统文化是个新机会,通过直播间,戏曲将会传播得更广,传承得更久。而直播打赏这种新方式,不仅能提高演员收入,也更有利于戏曲传承,提高传统戏曲从业和坚守的积极性。
真好,剧院院长脸上的泪水,互联网上的无数戏迷给他擦去了。不仅个人得到了拯救,剧团、豫剧、传统也得到了拯救。疫情关上了一扇窗户,互联网又打开了一扇大门,李树建和豫剧的经历,不是个案式的拯救,而是传统戏曲在互联网时代获得新生的一个缩影。
传统戏曲人确实太难了!“以泪洗面”真不是夸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一切传统,尤其是那些需要“具身在场”的传统,传统戏曲首当其冲,无论是豫剧、越剧还是昆曲,都遇到了巨大的生存挑战。13岁时蒋珂被招进上戏成为第五批昆剧继承人之一,然而毕业时却被劝“昆剧正在慢慢被人们遗忘,你趁早改行吧”。屋漏偏逢连夜雨,疫情让这种困境雪上加霜,线下的暂停键式萎缩,似乎把戏曲逼向了绝境。幸好还有互联网,那些可能死于博物馆中的戏曲和艺术,在直播平台上不仅活过来了,而且活出了第二春。
被热情的戏迷擦去泪水的不仅有李树建,还有太多戏曲人。比如还有越剧小生陈誉,疫情暴发后,剧院关闭,她几乎没戏可演。此后,她开始走上云舞台在平台直播,每场都可以获得不错的打赏。现在,通过直播一方面她可以养活自己,另一方面可以传承越剧文化,等着疫情过去重回舞台。因不能下乡演出,濮阳县振兴曲艺说唱团便把舞台搬进了直播间,自此这个民间剧团打开了流量密码,1个多月时间便吸引了3万多粉丝,每天超10万人在线看戏。数据显示,2021年,抖音传统文化类直播比上年增长了100万场。其中,戏曲直播开播场次超过80万,平均每场观看超过3200人次。每一场戏曲直播都相当于一场中型演出。李树建也说,直播2个多月时间,抵他演一辈子的戏。
传统戏曲的新生和传承让人欣慰,互联网、市场和用户帮他们擦去了脸上苦涩的泪水。我觉得,这是一种双向的拯救,不仅是平台和戏迷在拯救传统戏曲,也是传统对现代人的“拯救”!戏迷们在直播间通过打赏给戏曲人擦去眼泪,戏曲里那些千回百转的唱腔,也是给回不去故乡的现代人擦去乡愁的眼泪。
传统是什么?艾略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传统不只包含着一种“过去的过去性”,更重要的是“过去的现存性”。什么意思呢?能传承下来并被公众需要的传统,才是有生命力的传统。用霍布斯鲍姆的话来说,传统是现代人“发明”出来的,是根据当下变化了的社会文化情境的需要,努力建立起与过去的连续性。——这些戏曲之所以能在互联网时代火了,不仅是年轻人觉得“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更重要的是那种当下情境中的情感需要以及在文化上与过去的连续性。乡愁是什么?研究乡愁的社会学家戴维斯发现,乡愁的兴盛基于转变,基于引发我们怀念连续性的那种主体性的断裂体验,总是与过去缠绕在一起,在时间维度上看,乡愁就是与过去保持连续性,始终指向过去,却发生在现在。蕴含着过去的故事密码和文化基因的戏曲,便成为消解乡愁最温柔的文化形式。
是的,互联网时代的乡愁是一段百转千回的唱腔,谁的故乡记忆里没有一两段“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式的悠长回音,“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式的缠绵情愫。疫情下,回不去的故乡,看不到的亲友,直播间火爆的戏曲里,写着那牙牙学语时奶奶哄睡时哼唱的调子。从物是人非到睹物思人,含在眼里的乡愁泪水便被这些与过去形成连续性的戏曲治愈了。抖音直播间成为戏曲人的新舞台,直播打赏为戏曲人提供新收入,这也是新媒介对一个社会的深沉意义,作为人们的生活赖以生存的中介,连接起传统与现代、年轻与古老、线下与线上、唱者与听者、思念者与漂泊人,让文化生生不息,让那悠长的唱腔在“梨园又一春”中往返流转。(曹林)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