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百村抱团国资项目实现“定数 乘数”消薄 助推长效增收-凯发官网入口
今年以来,开化县致力于打破集体厂房一购了之、固定收益一分了之的现实趋势,优选效益稳定、前景较好的国有产业平台,利用村集体资本置换国企资产,每年规划固定收益专门投资村集体产业或项目实现收入倍增,形成以“固定返还兜底、集体经济振兴”消薄扶贫新路子。目前,该县谋划实施的1.07亿元抱团资金已对原国有持股工业综合体——绿色产业孵化园完成置换,127个村(占全县49.8%)成为项目第二大房东,每年固定为各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上半年,该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222.22万元,同比增长170%,所有行政村已提前半年完成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目标,其中83个村通过租金分红投资产业、企业、项目等“理财渠道”实现集体经营性倍增至10万元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8.64元,同比增长4.2%,增幅全市第一。
一、从国资到村资,固定分红促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专项谋划保障落地。筛选县内优质国资平台,确定县工业园区绿色产业孵化平台符合“长期回报 短期获益”投资购置条件,将全县127个村集体按照基础产业相对薄弱村、经营性收入不稳定村、消薄短板凸显村等方面,为抱团国资项目帮扶重点予以匹配。统筹中央省市县发展资金6350万元,以50万元/村标准支持各村,村集体自筹资金3810万元,并对自筹资金困难村,联合县农商银行推出“专项消薄贷”,撬动银行贷款达2300万元。
二是专业物业长效管理。由127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开化县三江生态工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购置物业产权和委托运营协议,明确产权面积、资金凯发官网入口的支付方式、投资收益等内容,将工业厂房使用权委托三江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一期合作期限为20年。考虑到收益增长性,租金收益采用5年一定办法:第一个5年租金收益权为每年每村5万元;5年期满后,对新一轮房产租金收益重新评估确定。目前,项目一期累计收入635万元已发放至各行政村。
三是专款专用科学指导。一方面,按照“一村一用途”原则,聘请省农科院、农创客孵化团队、组团联村队伍等为产业规划师、专款理财师、集体经济服务团,参与村集体“5 n”万元经济投资与利用策划,综合分析村资产资源、产业环境等要素,明确投资方向。另一方面,设立“一村一账目”用于专项管理固定分红,由村集体对收益、支出等明细列支,重点补助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再壮大等方面,年底对年收益5%以上的项目追加投资,对效益不明显的建议调整或改变合作方式。
二、从投入到产出,科学理财促集体做大做强
一是看准方向投特色产业。对51个有基础、有产业、有辐射能力的村,结合近三年村集体平均产业收入及未来5年固定分红收益做好中长期规划,优先巩固和投入清水鱼、山茶油、中药材等前景好、示范性强的特色农业。同时,针对26个产业底子薄的村,统筹资金用于“短平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芦笋、荷花、红高粱、蓝莓等产业提升造血能力。目前,已建成蔬菜、水果等扶贫消薄基地28个,面积达2000亩。
二是用活资金投村级项目。将20个村划入物业经济村、服务创收村行列,鼓励村集体利用分红资金,采取“小装修、小布展、小修补”方式,“以小代价”修缮盘活闲置村级办公楼、老榨油厂、大会堂等资源用于发展“物业经济”。同时,利用“资金抱团 分红预支”做大分配盘子,联合各村预支分红资金用于大项目开发及新项目建设。如音坑乡音铿村等村集聚资金645万元新建农贸综合体项目,各村集体年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三是借足外力投优质企业。与桐乡市开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山海协作地区企业合作,30个村抱团投资其旗下经营类项目——桐乡市濮院镇聚晟创业园三幢厂房,村集体占股30%,每年每村集体增收6万元,实现异地置业溢价增收。同时,大溪边乡12个村还与县新农投集团等县内企业合资,成立钱江源红高粱产业发展公司(村集体占股40%),深耕红高粱产业延伸、品种开发等项目,各村年固定投资回报率可达6%以上,每年每村增加10万元经营性收入。
三、从集体到个人,多点反哺促村民收入倍增
一是“村民”变“股民”,增加财产收入。推行“支部 公司 农户”公司制管理模式,利用固定分红作为稳定投资筹码,撬动村民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入股村级公司,低收入农户作为公司“虚拟”股东,其中50%归村集体作为公司发展建设资金,10%切块用于股东分红,40%作为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基金。如中村乡新门村利用5万元分红为低收入农户购置中蜂,入股合作社统一养殖、统一销售,给予每户每箱200元,每年增收不少于2000元。
二是“老农”变“老板”,增加经营收入。启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工程,村集体根据自身优势、发展定位等制定出台“配套 补助”优惠政策,鼓励吸引村民参与自主经营,并对主动参与的低收入农户给予免租。如音坑乡下淤村将景区东岸共计400余米的人气黄金地段打造成“地摊经济”产业区,由村集体实行基础配套、村民拎包经营,目前参与地摊经营的15户农户共实现增收30余万元,其中低收入农户郑良仁通过摆摊销售矿泉水、棒冰等每月增收3500余元。
三是“无业”变“就业”,增加劳务收入。将村集体本地就业率、增长率,就业增收幅度等指标,作为评估百村抱团国资项目的重要指标,直接与第二年资金投向挂钩,引导村集体借助产业项目类岗位、公益性岗位等助力村民自主增收。目前,已新增各类就业岗位537个,其中已吸纳325户低收入农户就业。如齐溪镇仁宗坑村依托“漂流 民宿”产业,今年再度开辟景区售票、漂流船拉送、安全员等岗位,全部就业村民占村常住人口10%,每年人均劳务收入4000元以上。
热度排行
推荐